【作者】 卜颖辉; 田林 【单位】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 【刊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发表时间】2022-06-14
文献引文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能对文献进行可视化网络图谱绘制和分析。选用近十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大运河”为主题,被核心期刊、CSSCI、EI收录的750余篇研究型文献,综合运用CiteSpace、统计学等方法,对文献分布、主题热点和前沿趋势等进行分析。2010-2021年,大运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研究多为宏观理论层面,微观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强。大运河主题研究趋势分析,对精准大运河研究方向和领域、增强研究的社会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摘要]
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一场复苏河湖生命的接力
【作者】 轩玮; 赵洪涛; 王慧; 梁祎; 李季 【单位】 【刊名】 中国水利 【发表时间】2022-05-12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2022年4月28日,这条河真的“活”了起来: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更多摘要]
【作者】 王源;赵爽;程镇燕;孙金辉;张莹;乔秀亭 【单位】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刊名】 水产养殖 【发表时间】2022-05-01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联络贯穿了亚洲大陆东部几乎所有的天然大河,这是中国人历经近2 500年的时间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壮丽奇观。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以及浙东运河在内的数千千米广阔空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全长近1 800 km,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其长度为苏伊士运河的10倍有余。
...[更多摘要]
【作者】 田青 【单位】 中央文史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刊名】 中国民族博览 【发表时间】2022-04-30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留下的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它既是一条城市兴起之路,也是经济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交流和交融之路。随着运河的开通,呈现出多元丰富、杂糅交融的文化格局,这些也都鲜活地体现在了运河沿岸流传至今的民歌和音乐中。本期讲坛是田青先生近期在中国出版协会“远集坊”上的演讲内容,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更多摘要]
【作者】 简单 【单位】 【刊名】 创新世界周刊 【发表时间】2022-04-01
据水利部消息,京杭大运河今年将实现全线通水,或将重新发挥全线通航作用。2500多年,穿越数个朝代,见证无数风流,亦曾因水源限制,多次断航断流……让大运河活起来——这是太多人的梦想。有人形容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而京杭大运河则是阴柔深沉的一捺。这两大人工奇迹,组成了中国汉字中顶天立地的“人”。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更多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