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神话典故 1: 贾兵强收集

发表时间:2022-08-17

甘肃省神话典故 1: 贾兵强收集 

大禹酒泉治水  

大禹酒泉治水的传说,清代道光年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行。故 事的大意是:在史前时期,合黎山之南的酒泉、张掖是一片汪洋。大禹 站在山顶向南望去,只见滔滔洪水,浊浪排空,尸骨漂浮,黎民百姓苦 难之深,不忍目睹。再转身向北,一片黄沙浩浩荡荡,大风一吹天昏地 暗。两处都是不利民生的地方。为救黎民于水火,大禹制定了一个放 弱水治荒漠,变汪洋为陆地,变流沙为绿洲的方案。 

大禹从腰间抽出一柄巨大的利刃石斧,向合黎山猛劈下去。顿时, 合黎山闪开一条口子,洪水从中喷涌而出,向一望无际广袤的沙漠流 去。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生根,林木萌芽,绿意丛生。年复一年, 汪洋和流沙都变成了绿洲。后来,合黎山南的酒泉、张掖,沧海巨变, 成为著名的米粮之洲,富足之地。山北的居延海一带,到汉代,广开屯 田,成为西北最富有的粮仓,设有都尉专管这一带的军事屯田。 

后来大禹到三危去巡视,发现这一带虽然大漠苍茫,戈壁千里,但 洪水汹涌,遍地流淌,四处为害,三苗族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大禹便发动三苗人,也就是古代的敦煌人,疏通了疏勒河和党河, 使其在敦煌之北的沙漠中汇合,又浩浩荡荡地向西直奔罗布泊。 

如今,弱水流出的合黎山峡口的高山,确实有像斧头劈开的一道 口子。两边的石崖上分别凿刻着“石门”和“石开路”的字迹。据说,这些都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在汉代这里叫“酒泉塞”。酒泉 塞,是酒泉郡辖域丝绸之路的东南门户关塞。魏晋时期这里又叫都督 涧,西凉王李子李歆还在此屯过兵。明代,有镇夷千户所镇夷城和明 长城烽燧,并修建了大禹祠,供奉着大禹像,陈列有大禹治水的文献, 如今遗迹犹存。 

大禹在西部治水的事迹,史书中就有记载。《禹贡篇》云: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即西,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三危即 宅,三苗丕叙。厥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织皮昆仑、析支、渠 搜,西戎即叙。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 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 于四海。” 

大禹治理疏导弱水(今黑河)北流经合黎山入居延海。疏导黑水 (今疏勒河或党河)至敦煌三危山。疏导黄河,自积石山开始经龙门入 渤海。在天水县西南钵冢山,疏导漾水东流即为西汉水。在岷山,疏导 治理岷江。疏导渭河,自渭源的鸟鼠山入于黄河。这六条河多导源于 甘肃,足见甘肃是大禹活动的中心之一。而其在甘肃治理的六条河流 中,两条就在酒泉境内。 

经大禹治理后的疏勒河,上游汇讨赖河南山诸冰川支流,经疏勒 峡,纳柳沟,再经红柳峡,出昌马峡,注入玉门—瓜州盆地,纳入党河后 入哈拉湖。党河发源于疏勒南山,流出峡口,向北纳众泉水溪流而成大 河,经大别盖、党城湾向东北流入敦煌党河灌区后,汇入疏勒河古道。 

这说明,在大禹时期,河西绿洲平原是灌溉便利的地区,居住在这一带的早期先民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并已经掌握了水的特性,能够 开沟引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有了初步发展。这标志着人类 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增强。 

大禹治水的传说,虽然含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但如今已很少有人 怀疑其史实成分了。在禹部族活跃的那个时代,我国北方确曾不止一 次地发生过洪水。古气象学和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冰河期末段的一次 寒冷期过后,世界范围内曾一度出现了一个温暖期,冰川消融,雪线后 退,降雨量增多,造成平原与河谷盆地及低洼地区洪水泛滥。这个洪水 时代给幼年期的人类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许多民族的远古传说中,都 伴有关于洪水的记忆。洪荒时代的酒泉,也是一片汪洋泽国,因为河西 原是东通东海,西南通地中海的狭长海洋带,虽然两亿多年前的地壳 运动使青藏高原逐渐隆起,四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也升起,挡住了地 中海的暖湿气流,西伯利亚的寒流肆虐而下,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但 酒泉仍是泽国,如此多的洪水要治理,就需要有人组织先民疏导。也许 这项工作真是大禹所为,也许是酒泉先民们所为,大禹治水的传说,表 明了先民对部族英雄的深厚感情。 

大禹治理了洪水,许多土地都可以播种,特别是在治水的实践中, 人们总结经验,开山引水,修渠筑坝,使广阔而肥沃的土地得到开垦和 浇灌,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水车故事  

不管兰州变得怎样妩媚、妖娆或现代,黄河水还是闪着金黄色的磷波,义无反顾,无牵无挂,一跳一跳地走了;留下老水车挺着干枯 的身躯,骨节里发着“嘎巴嘎巴”的声响,矗立在河边,见证着历史, 守望着生活。这一切成了今日兰州的一道风景。 关于兰州水车有着这样一段故事: 兰州人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博学多才,明嘉靖 2 年(1523), 考中进士,被皇帝看中,先任命云南道御史,后改湖广参事等职,宦 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段续在湖南任参事,原本一闲职。久而久之, 于心不忍,暗度:咱拿着皇帝发的年薪,收着地方豪绅的重礼,时不 时有灰色收入进帐,出有车,食有鱼,隔三差五有茅台五粮液滋润着, 总该为百姓做点什么吧? 湖南浇田多用筒车,段续对此产生兴趣,经常揣摸筒车的工作原 理,不耻下问向内行请教,并细心绘制一套图纸。后来,段续退休回 到桑梓,致力于水车的仿制,几经反复,“创翻车,倒挽黄河水以灌 田”,于嘉靖 35 年(1556)获得成功。之后,“沿河农民皆仿效焉”, 历 400 年而日臻完善并得以延续,至清末,兰州已有水车 157 轮(据 1891 年统计)。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 边共有水车 350 多轮。1952 年,兰州有水车 252 轮,黄河两岸更是 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 10 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 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 8 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 的“水车之都”。 

百年铁桥 

曾久居甘肃,也无数次从兰州铁桥旁走过,但对铁桥建于何年及 何人所建 ,几乎一无所知。最近看到《历经百年沧桑的兰州铁桥》 等资料,才知道这座桥的建设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甘人在自 愿、自主的前提下与西方人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应该说,这项工程 也是甘肃较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的典范。 

兰州自古居西北交通要冲,是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地,但穿 城而过的黄河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明洪武 18 年,驻守兰州的将军 杨廉,曾在现中山桥的附近,修建了由 25 条大木船承载的浮桥,该 桥历经了 500 年兴衰。现耸立在中山桥南的“将军柱”便是见证。 清光绪 32 年(1906)5 月,德国商人、天津泰来洋行经里喀佑 斯游历来到兰州,与甘肃达成建桥意向。陕甘总督升允意识到“外人 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所用”,于是上报慈禧皇太后、光绪皇帝, 朝廷准奏。从此该工程成为国家批准的工程。 在签订合同前,为了让中方放心,德方在实际勘测的基础上,提 出“甘愿保固 80 年”。 

铁桥自 1908 年 2 月开工,至 1909 年 7 月正式通车,耗时 18 个 月,花费白银 31 万两。铁桥建成后,颁布了保养、维修规则,招募 巡兵12名,三班倒巡逻,“凡车马人民之行不合法者,均需随时指 点。”规定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边,由北而南者靠东,由南而北者 靠西。无论车马行人皆须鱼贯而行,不宜并驾齐驱,倘敢不遵,“轻 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  

1928 年,为纪念孙中山,当时的省政府主席刘郁芬手书“中山桥”悬于铁桥南面。 看了有关兰州铁桥的资料,有两点令人感慨不已: 一是建桥并非一帆风顺,反对意见几乎充斥着整个建设过程,这 些意见不外乎怀疑质量,担心安全和因循守旧思想等。可见,历朝历 代,为官者欲打破常规,有所建树,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都是办不成 的。尤其是旧的习惯势力不破除,只能是裹足不前。 二是材料运输异常艰难。建桥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 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从德国采购,万里海运到天津海关,再由天津 装火车经北京运至郑州,由郑州再由骡马车组成的运输长龙,翻山越 岭,风餐露宿,将材料一站站转运至兰州。据记载,骡马车队插着黄 旗,由护勇押解,“连阴雨久,道路泥泞,不堪闻问,.....数处崎岖, 素号羊肠,遇滋雨雪,艰逾蜀道。”整个运输历经两年,仅运输花费 白银 12.4 万辆。 1989 年德国人承诺的保固期届满后,据说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 兰州市政府,询问铁桥情况,并申明合同到期——德国人的性格是以 认真而著称于世的——这说明人家是重合同、守信誉的。哦,可爱的 德国佬! 

甘泉的传说  

张掖又名甘州,为什么叫甘州呢?原因是张掖有一眼泉,即甘泉, 现在甘州区民族小学院内。关于甘泉,有这样一个传说:两千年以前, 匈奴人每年都要从四面八方聚会三次,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分别在正月、五月、九月,一祭天地,二祭鬼神,三祭祖先。他们祭天处在 陕西云阳甘泉山下,祭祀偶像是一丈多高金人一身。到了秦朝,秦始 皇发兵攻打云阳,云阳失守,但匈奴人却把金人保存了下来。匈奴主 几番派人寻访安置祭天金人的地方,最后选中了张掖西南 80 里处的 甘浚山。为什么选甘浚山呢? 原来,当时这里是匈奴休屠王驻牧的草场,这里山高林茂,水肥 草美,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更巧的是甘浚山下也有一眼泉,泉水甘 冽,清澈爽口,这跟云阳甘泉山的情形一模一样,所以匈奴人就把祭 天金人安放在了张掖甘浚山下,泉水也被称做甘泉。后来,汉武帝派 霍去病扫荡了河西匈奴势力,祭天金人也被缴获了去,在现在的张掖 城址上设立了张掖郡。恰巧,城南角也有一眼泉,这泉可比甘浚山的 那眼风光多了。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名字,人们便把甘泉山下甘泉的 名字移到了这眼泉上,延续至今,据说甘浚山的甘泉与张掖的甘泉还 是一脉相通的呢,这里不多赘述。到了西魏年间,张掖郡设州,州名 甘州,就是由甘泉来的。以后又由甘州引出了甘肃,因为甘肃就是取 甘州的“甘”和肃州(酒泉)的“肃”组合而成。 

祁连山和黑河的传说  

在张掖城南,人们抬眼可看见连绵数千里,银妆素裹的一座雪山, 这就是祁连山。祁连山顶的积雪终年不化,所谓的弱水(黑河)三千 的源头,就发自于祁连山融化的雪水,而黑河水,整整滋养了整个河 西四郡,因此,祁连山,在河西人的眼里,无疑是一座圣山。关于祁连山,有这样一个传说: 祁连山原来是一片蓝色的湖水,在这片湖水的东岸有一块镇水宝 石,据说要是哪个人搬开这块宝石,将会给这里带来巨大的灾难。湖 中有个小岛,住着一户人家,老两口晚年得子,取名牛儿。牛儿生得 粗眉大眼,力大无比,常常一个人在小岛边撒网捕鱼。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牛儿的举止被湖中龙王的女儿龙妹看在眼里,逐渐产生了爱 慕之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家四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却说 湖边有个心狠手辣的大财主,见牛儿娶了个漂亮媳妇,就打起了龙妹 的坏主意:“这么漂亮的美人儿,我一定要得到她。”他打发家人去抢 龙妹妹,但龙妹妹有一个绣花针,谁见了谁怕。于是,他想了一个毒 计,暗暗派人搬开了湖东岸的那块镇水宝石。温顺的湖水激怒了,他 像一头吃人的猛兽一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湖水波浪滔天, 淹没了农田、庄社和百姓,大财主也被淹死了,大水势不可挡的向东 涌去。龙妹妹为了不使牛儿让大水冲走而现出了真身,让牛儿骑到她 的背上。湖水流干了,龙妹妹巨大的身躯躺在湖底,她再也变不成龙 妹妹了。牛儿跪在她身边,悲哀极了,伤心的眼泪流也流不完,结果 就流成了黑河,人们说他们俩太可怜太凄凉了。后来,他们的身子渐 渐长了,成了一座连绵的山峰。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个故事代代 相传,“凄凉”也变成了它的谐音“祁连”,人们把那两块人样的石头 叫做人头山,把这一片连绵的群山叫做祁连山。 

黑河得名的由来 

相传黑河这个名字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给起的名字。当年,霍 去病奉汉武帝之命,在山丹霍城一带驻扎下来,准备全面攻击河西一 带的匈奴。在霍城向西百里之外的大河岸旁,有座小城堡叫“柳树城”, 是个理想的军事要塞,所以霍将军指挥部下攻占了柳树城。刚扎好营 盘,就有城西、城北的两股匈奴骑兵前来反扑,结果霍军损失惨重, 不得已撤进城堡。匈奴兵乘势将城堡团团围住,企图困死霍军。面临 如此险境,霍去病彻夜难眠,苦思破敌良策。他想,看来硬拼是不行 了,只能智取。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这时,他见一位彪形大汉笑吟 吟地走到她的面前,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草守城,马加铃,羊 撞鼓,鼠打洞,人东走,龙西行。”霍将军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叨着 这些话,似有所得,一高兴就醒了。

他忙招来众将领,按刚才嘴里念 的喻意,布置了一番。匈奴围困霍军,听得城内马嘶鼓响,铃声叮咚, 不敢轻举妄动,一连几日如此。又过了几天,派几个精悍的探子爬上 城头一看,城内已空空如也,只有几匹瘦马脖子上挂着铃铛,一些山 羊摇铃击鼓,城头立着些披甲的草人。只有城东墙角下有一个出城洞 口,连着一条地道。匈奴主知道自己受骗,恼羞成怒,马上命令士兵 从此洞口追赶霍军,结果这些士兵还未及走出地道,一股大水汹涌冲 来,淹没了匈奴兵。霍去病反败为胜,再过柳树城时,往日的城堡已 汪洋一片。那条河的水也越来越大,改道向西北方向蜿蜒流去。

霍将 军勒马望着河流沉思片刻,对将士们说:“这条河就叫黑河把!”众将 士不解,他说:“这次败敌之策,全仗一位黑汉在梦中授予十八字的 破阵法,全歼敌军在黑山口,因此,这条河该不该叫黑河呢?”众将士一听,异口同声地大声疾呼“该!”从那以后,黑河就有了正式地 名字。 

甘肃水文化传说  

大禹导弱水治理永昌东、西大河的传说今永昌县境内,有两条发 源于祁连山冷龙岭的河流:一条叫东大河,一条叫西大河,均属石羊 河流域。自古以来,这两条河流一直哺育着永昌、武威、民勤广大地 区的千万生灵。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这两条 河流水势很猛,经常泛滥成灾,在帝尧陶唐氏时期,帝尧摄行天子之 政时,命大禹治弱水的同时,治理了东、西大河,从此,东、西大河 才造福于人类。 

关于这个传说,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据说,大禹来到河西治水,首先查看了这里的水情。一天。他来 到河西东部,发现祁连山中段有两条河流洪水泛滥。河水时而咆哮、 时而停流,他很觉奇怪。于是,停留下来,观察了两条水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两条水的源头,都有妖孽作怪。西大河源头有两条乌龙常嬉 戏玩水,兴风作浪。东大河源头有一条白龙耍水。所以,河水时而闭 流,时而猛泻,致千万生灵涂炭。

于是,大禹按照玉帝“凡出现妖孽 作怪,一律镇压”的御旨,使用玉帝所赐宝剑,现将两条不思悔改的 乌龙压在了西大河源头的两座大山下,并命令他们不断吐水,谢罪于 生灵。后来,人们就称这两座大山为大乌龙和小乌龙。那条大白龙, 有认罪的表现,大禹便命他在祁连山东大河上游一带播雨贮水、立功赎罪,如能做好,大禹说千年后,还可以升天成仙、大白龙接旨后, 想来想去,这播雨好办,可这贮水难成,他只好去找东海龙王请求帮 助。东海龙王听了白龙的陈述后说:“既然你能该过,老龙可帮你一 忙。”白龙千谢万谢,请龙王来到了祁连山。

他们商量一定,于是行 云播雨,贮雪积冰。不到数月,把个祁连山用冰雪装了个满,实现了 贮水的愿望,龙王径自回东海去了,大白龙按照大禹的旨意年年适时 播雨,十分操心。它每播雨时,就要化作一条银色云龙,从南峪谷低 升腾起来,播过雨后隐匿而去。后来,大白龙升入天界去了,由于它 感谢这里生灵对它的赞美,还时常来播降甘露,因此,祁连山冰雪融 化和降雨形成的东、西两条河流,几千年来一直川流不息,养育着这 里的千万生灵。 传说归传说,但这个传说里蕴藏着人们真诚的祝愿和对美好的向 往。 

月牙泉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 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 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 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 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 

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 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 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 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 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 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 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 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四通八达八盘峡  

说起八盘峡,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来到金城 兰州放眼四望,看不见远处有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水流,水流越积 越多,附近进百姓谁时都有可能被淹死的危险。为了为民除害,大禹 就从兰州西行登上一座高山四下察看,只见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滔滔洪 流,山下咆哮的黄河水猛烈地撞击着山岩。面对此情景,大禹突然想 到何不将这座石山劈开一个通道,让黄河水奔腾而下。于是他便组织 大批劳力前来开山辟石。大禹首先举起“神斧”,用力向石山砍去,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高山被笑削成了平地,平底上又开出 了一条宽阔的河道,此时大禹又组织大家把大山崩裂的石头在河床里 堆起 8 座小山,黄河水在 8 座小山之间奔腾而下,八盘峡因此得名, 如今,随着八盘峡水电站的建设,宁静的峡谷敞开胸怀,把光明 洒向人间。一条条公路和铁路直通八盘峡,特别是兰青铁路穿过八盘 峡,链接了兰新线、陇海线、兰刘线之后,使这里真正变成了四通八达的八盘峡。 

“石羊村”的黄河情  

甘肃省靖远县祖厉河汇入黄河之处有个石羊村。说起石羊村的名 字,还有一个故事。传说自古以来,祖厉河和这一带的井水都又哭又 涩,人畜不能饮用,也不能浇地灌田,要想吃点甜水比吃油还难。人 们连做梦都在想甜水。暗示,祖厉河畔这个小山庄有个聪明的小石匠, 将一块白亮白亮的石头刻凿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石羊。有一天,小石 羊亲切地对小石匠说:“石匠哥哥,我的生命是你给的,为了报答你 的恩情,你需要金,我给你吐金,只要你能想法弄点甜水来,让家家 户户不再吃苦水,我就心满意足了。”小石羊满口答应。从此以后就 天天翻山越岭跑到黄河边,咕咚咕咚地吸慢一肚子黄河水,返回村里 又一口一口地吐进干涸的池塘里。于是,人们就不用再吃苦水了。可 惜,好景不长,只吃了一个月的甜水,可爱的小石羊就被残暴的黄河 神挖掉了两只眼睛,砍掉了一直前蹄,活活地被折磨死了。为了感念 默默地为人民办好事的小石羊,人们就给这个村子起名为“石羊村”。 

会唱歌的山丘  

由甘肃、宁夏交界处的黑山峡进入宁夏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沙 丘起伏、一望无际的腾格里大沙漠,继而闪现出一片树木参天的绿洲, 这便是著名的沙坡头。在这里,滔滔沙河由西北向东南滚滚而来,直 逼黄河,在黄河岸边形成了一个沙漠台地。由台地向北有一座高达100 多米长达 2000 多米陡峻的沙堤,人称“沙坡鸣钟”,也有人称为 “会唱歌的沙丘”。站在沙丘顶上举目远望,无垠的平原尽收眼底。 

沙丘下的黄河,扬波滚浪,滚滚东流,如果你从沙丘顶上往下滑,就 会听到一种嗡嗡的轰响,好似金钟长鸣。沙丘为啥会发出鸣叫声? 传说在远古时代,沙子和黄河都是龙的化身,沙子是黄龙,黄河 是青龙。那时候,沙坡头有座桂王城。一天,黄龙在桂王城附近同青 龙相遇,提出要和它交战。青龙高傲地说:“你生存在世,同自然万 物为害,不得人心,必然不战自败,哪敢和我较量。”话一说完就变 成了一条玉带似的河流向东流去。

黄龙则恼羞成怒,随口喷出一股邪 气,刹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很快地对机器一座沙山,以坚强的毅 力,涓涓的细流,终于钻透了沙山,连接好残伤的躯体,继续滚滚东 流。在河水的不断冲刷下沙山被劈去一半,形成了像刀削过一样平滑 的倾斜面。从此,每当人们爬上它的躯体,黄龙便误认为是在嘲笑它 的失败,就发出了痛苦的哀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 

地方资料汇编

推荐阅读

我中心赴郑州黄河博物馆学习调研

我中心编著的水文化研究丛书顺利出版

水利部领编的《图说中华水文化系列丛书》编审会在我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