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科学术

再生水回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耦合协调研究 ——以陕西省为河流域城市群为例

【作者】 王超樟 【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刊名】 硕士论文 【发表时间】2021-06-16

【摘要】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可靠途径,可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种效益,这三种效益通过良性的相互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水平。为全面了解陕西省渭河流域城市群再生水利用效益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从而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本文首先利用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对陕西省渭河流域七座城市的再生水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其次建立了再生水效益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了再生水三种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2012-2017年期间,陕西省渭河流域七座城市再生水利用效益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但其表现及原因却各不相同。西安、延安、榆林三市的再生水利用效益在2015年后均有较大提高,宝鸡与铜川市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在0.4-0.6间徘徊。咸阳由于再生水经济效益的下滑,利用效益呈现下降趋势。渭南市再生水利用效益在2015年后未能有较大提升。(2)借助再生水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12—2017年陕西省渭河流域七座城市三种效益之间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七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D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铜川市持续下降到2015年才开始上升。除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和宝鸡市之外,其他三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D在2013年开始持续上升。研究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七座城市再生水三大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从轻度失调状态逐渐提升为良好协调状态。

...[更多摘要]

浅论新媒体对水文化传播的影响

【作者】 杨亚非 【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 【刊名】 新闻前哨 【发表时间】2021-06-15

【摘要】

水文化反映着人与水的关系,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新媒体对水文化的传播比起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水文化传播中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运用新媒体传播水文化的建议,让新媒体为水文化传播优化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推动水文化产业发展。

...[更多摘要]

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水伦理文本翻译报告

【作者】 张一 【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刊名】 硕士论文 【发表时间】2021-06-11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英译汉翻译的实践报告,所选材料来自于美国科学家网站的两篇关于水伦理的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了国外对于水伦理这一领域的一些理论成果。本次所选文本既体现了科技类文本的严谨、准确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哲学类文本所具有的语言抽象性和语义多重性的特点,长句较多且结构复杂,需要结合着两类文本的特点来进行翻译。德国学者特雷尔的语义场理论主要关注不同语义场之间的关系,将孤立的词汇联系起来,从而指导译者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词汇,使得表达的意义更加准确。因此,作者根据语义场理论来指导此次翻译实践,并通过该理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翻译项目介绍,包括翻译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翻译文本的简单介绍;第二章为翻译理论介绍,主要是语义场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以及语义场理论的优缺点;第三章为翻译过程的描述;第四章为语义场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从选词方面来进行实例分析和阐述;第五章为总结,主要总结此次翻译实践的经验教训,并展望之后的翻译实践。

...[更多摘要]

都江堰水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

【作者】 马富兰 【单位】 西华大学 【刊名】 硕士论文 【发表时间】2021-06-09

【摘要】

都江堰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独特,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开展都江堰水文化建设,加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保护力度,提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神文化内涵知名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都江堰传统水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对都江堰水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都江堰水文化,分析都江堰治水历程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阐述了都江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分析了都江堰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为都江堰水文化建设提出建议。正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简单介绍了选题的提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水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等本文主要涉及到的概念进行了简述,为后文的阐释做铺垫。通过对都江堰研究现状的概述,明确本文研究视角的意义。第二章分析都江堰治水历程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契合。本章主要分析都江堰历程中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契合之处,并以此引领和贯通全文。认为李冰治水是在鲧、大禹、鳖灵治水基础上的否定与创新,整个创建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李冰创造条件解决了避害与兴利、软硬工程、堵与导、弯与直的矛盾,使矛盾的对立性转化为统一性,实现了人水和谐。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及观测水位的水则坚持了适度的原则,体现了质量互变的辩证哲学。第三章阐述都江堰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本章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阐述了都江堰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在历史上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说明对都江堰水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极具价值。第四章指出都江堰水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都江堰的创建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但是运行了两千多年的都江堰已满目疮痍,本章从水利工程、水文化理论建设、水文化宣传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今都江堰在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对都江堰水文化研究的必要性。第五章为都江堰水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认为都江堰的保护和发展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即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习近平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深入贯彻水生态文明理念。基于此,本章从加强理论指导、加强水利工程的保护和发展、深入水文化理论研究、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结论部分指出都江堰的创建、发展及辩证的治水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本质上是契合的。为了更好地保护都江堰,弘扬优秀的传统水文化,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时代的要求。本文提出都江堰水文化的建设要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指导,从水利工程、水文化理论研究及水文化宣传教育方面推进实践。

...[更多摘要]

雄安新区上游农业用水经济效益评估

【作者】 马乐新; 杨永辉 【单位】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刊名】 节水灌溉 【发表时间】2021-06-02

【摘要】

水权、水市场等经济管理方案在国内外一些地区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管理方案前提是明确不同作物的农业用水经济效益。基于2000-2016年气象资料,通过CROPWAT模型模拟研究了雄安新区上游县域尺度主要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使用作物需水量代替农业用水量,结合面板数据,估算了雄安新区上游主要作物的农业用水经济效益,最后依据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了不同作物的农业用水经济效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的作物需水量分布为355~437、367~399、369~401、407~445和465~514 mm;农业用水经济效益分布为1.40~3.91、1.56~4.06、1.43~3.61、1.67~6.89和2.08~5.62元/m~3。空间特征上,平原的农业用水经济效益要高于山区,在山区环绕阜平、涞源和灵丘存在一个较低的区域。价格相对于作物产量和用水量来说是影响农业用水经济效益最敏感的因素。

...[更多摘要]

首页 上一页

1 2 3456

下一页 尾页 共 6 页 确定